Français English 订阅
邮件订阅 手机订阅 订阅方式
首页 封面故事 特别报道 观感交流 中国报道 人物 文化 简讯 我的非洲故事 经济 高端访谈、专访 观点
 
马上订阅
-中非交往史上新的里程碑
-盘点文化盛典 共享交流成果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中非关系:新年迎来新机遇
中非合作论坛
中非合作网
中非民间商会
中国非洲人民友好协会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与非洲> 每日要闻
 
开启绚丽“南非之窗”,架起崭新“中非桥梁” --南非航空正式开通北京至约翰内斯堡直航航线
更新日期: 02 03, 2012 来源: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小 中 大

201221,北京南非最大的国际航空公司——南非航空(South African Airways) 今天正式庆祝开通了由北京至约翰内斯堡的直航航线。首个搭载了243名乘客的航班于131凌晨1220分从南非约翰内斯堡的奥坦博国际机场起飞,于131晚上2050分(北京时间)顺利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回程航班将于131当晚2320分,从北京飞往约翰内斯堡。为了庆祝直航开通,首航飞机的机身还特别采用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北京2012的龙形喷绘图案。随着此次航班的顺利抵达,标志着北京至约翰内斯堡无直飞航线时代的终结,将会对两个城市乃至两国文化、经济交流产生深远长久的影响。 

约翰内斯堡作为非洲最重要的航空枢纽之一,也是南非的经济中心和最大城市。此前,中国内地与南非之间没有航班,来往于南非和中国内地的旅客需经由中国香港、新加坡或者迪拜等地转机,旅行时间都在20个小时以上,非常不便。直航开通后,不仅大大缩短了航行时间,也避免了中转过程中的紧张和不便,同时也让中国游客到其它非洲国家的旅游变得更加舒适、便捷。直航的开通,不仅让旅客可以快捷、舒适地直达约翰内斯堡,更可以从约翰内斯堡方便地飞往南部非洲的许多城市。另外,连巴西圣保罗和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这两个南美城市也可以通过转机抵达。

新航线开通后,每周将运营三个航班,周二,周四和周六,全程飞行时间大约为15个小时,期间不经停,相比以往转机方式,直飞航线更加经济实惠,大大节省了旅客因转机所带来的时间损耗,提升了旅行舒适度。南非航空在此条直航航线上采用的是空客A340-600宽体客机,是目前南非航空空客系列最大的机型,可提供整年的稳定直飞运力。客机配有42个全平躺商务舱座位和275个经济舱座位。为了给中国乘客提供更好的服务,航班全程配备了至少一名可以说普通話的空中乘务员。除此之外,整个航线全程还提供了颇具吸引力的空中娱乐设施,从最新大片到新闻、音乐和互动游戏,满足每位乘客的不同需求。而由知名厨师精心烹制的全球美食和备受认可的南非美酒,也一定能让乘客享受到世界级的飞行体验。

在开通仪式上,南非航空首席执行官西泽尔-米滋麦拉Siza Mzimela)表示,“新航线不仅为北京和约翰内斯堡的游客提供尊贵的旅行体验,也为往返于非洲各个地区的商务和访问旅客提供便利。亚洲是全球航空业增长最快的市场,开拓亚洲航线也是南非航空长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南非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此条直航航线的开通对于促进两国之间的贸易增长和旅游业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国有企业部副部长本-迪考比-马丁(Ben Dikobe Martins)表示:“南非航空的约翰内斯堡至北京的全新航线的开通,不仅有利于中国和南非两国之间的旅游业和贸易的发展,同时也会对中国与其他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此外,南非航空作为非洲最大的航空公司,服务整个非洲大陆的20多个目的地,致力于提供卓越的服务和高品质的旅行体验

中国民用航空局副局长夏兴华也参加了此次开航庆祝仪式,他表示:“此直达航线的开通必将对进一步促进中南两国关系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两国人民交往提供便利。中国民航局一直重视发展中非航空关系,鼓励和支持双方航空运输企业建立更多的连接中国与非洲的航线。祝愿南非航空公司这一航线取得成功。”

 

每日要闻 更多
-高考改革方案将于年内发布
-综述:贾庆林访非为中非关系发展增添新内涵
-媒体称类似中国员工遭绑架事件可能进一步增多
-埃及首都开罗再次爆发大规模流血冲突 官方数字说已有628人受伤
-足球骚乱刺痛埃及脆弱政治神经
 
人物 更多
-汪勤梅:中国第一项“非洲研究奖学金”设立人
-《中国人在非洲》广告片背后的故事
-对话中非“文化苦旅”的先行者李松山
-从南非到中国藏区
-来自非洲的“洋雷锋”
 
高端访谈、专访 更多
-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同等重要
-中非关系新的里程碑
-共同努力促进中非合作健康发展
-20+20:新的20/20远景
-思想的盛宴
 

 

关于《中国与非洲》 | 联系我们 | 订阅服务 | 广告
版权所有 2009-2010 中国与非洲 京ICP备08005356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与非洲及中国与非洲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