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çais English 订阅
邮件订阅 手机订阅 订阅方式
首页 封面故事 特别报道 观感交流 中国报道 人物 文化 简讯 我的非洲故事 经济 高端访谈、专访 观点
 
马上订阅
-共建金砖银行成金砖峰会焦点
-新经济时代
-中非人文交流合作,战略性选择
-为文化喝彩
中非合作论坛
中非合作网
中非民间商会
中国非洲人民友好协会
新华网
人民网
文化传通网
中国发展门户网
中国与非洲> 每日要闻
 
林万龙:小规模的家庭经营而非家庭农场仍是未来主流
更新日期: 03 15, 2013 来源: 中国与非洲 侯伟利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小 中 大
侯伟利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10年聚焦三农问题,提出要大力扶持和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林万龙认为,自200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农业“多予少取放活”的指导方针,多年来农村经济改革在“多予”和“少取”上已出台了多项鼓励政策,今年鼓励和支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的做法是在“放活”方针上的新举措,将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农业经济的新活力。

他认为应强调农户家庭经营而非公司化经营在农业生产中的主体地位。中央一号文件在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的同时,也指出“探索建立严格的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耕地(林地、草原)准入和监管制度”。“这也就是要限制工商业资本进入,”林万龙指出。

林万龙认为,农户可以通过私人渠道、正规的金融渠道去融资,也可以获得国家的财政补贴。但土地是要交给农民来经营,家庭农场的主体应是农民。

是否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家庭农场,林万龙对此持谨慎态度。他分析说,我国仅有18亿亩耕地,按照每个家庭农场平均规模100亩计算,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中国的耕地仅能容纳1800万个家庭农场。假如每个家庭农场3个劳动力,以家庭农场为主要经营模式的农业仅需5400万人口而目前的农业劳动力为3亿人左右。即便是按照当前我国的城镇化率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的发展速度,要达到上述条件,需要约50年的时间。因此短时间内中国的国情不允许以“一刀切”的方式大范围推广家庭农场。

他进一步指出,家庭农场只能在特定的地区发展,如少数土地易于集中经营的平原地区、工业比较发达的地区或者大城市周边城郊等非农就业机会多,收入高,因而农村劳动力外流多的地区。而在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城镇化率低,目前并不具备大规模发展家庭农场的条件。

“总体上,以及在未来很长的时期,小规模的以农户家庭为基础的农业经济生产经营方式不会改变,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形式仅是一个有益的补充而非代替,”林万龙说。

另外,以家庭农场等方式推动农业现代化不是孤立的。“应该与城镇化、工业化和信息化同步起来,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吸收农业现代化释放出来的剩余劳动力,”林万龙指出。

 

每日要闻 更多
-金砖国家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
-2013年中国国际教育巡回展本周开幕
-“文化中国·四海同春”演出在南非约堡受到观众热捧
-国际社会向纵容非法象牙贸易的国家施压
-南非开普敦举办夏季集市
 
人物 更多
-交流带来合作
-非洲的星空—— 一个中国人眼中的多彩苏丹
-交流之路,越走越宽
-艺术家阿空噶·乔纳斯·西奥多
-一位刚果(金)留学生的中国情结
 
高端访谈、专访 更多
-陈众议:守护中文,守护“中国梦”
-潘鲁生:如何加强农村文化生态建设
-南非驻华大使:金砖国家有望合作构建新的国际货币体系
-卢沙野:金砖国家为维护世界和平、安全与稳定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艾平:中非党际交流面临挑战和机遇
 

 

关于《中国与非洲》 | 联系我们 | 订阅服务 | 广告
版权所有 2009-2010 中国与非洲 京ICP备08005356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与非洲及中国与非洲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