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外文局副总编辑、北京周报社长王刚毅致辞(石刚摄) |
|
“中国环境与有机农业”论坛现场,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会长白由路发言(石刚摄) |
|
河南淅川源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闫虎成在论坛上发言(石刚摄) |
7月8日,备受海内外关注的“美丽中国·生态南阳·绿色淅川”主题外宣活动与“中国环境与有机农业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此次活动以“向世界说明一个生态中国”、“向世界介绍一个科学发展的中国”为主题,以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内容涵盖绿色能源、生态农业、水源地保护、湿地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绿色家园等,真实解读和对外推介各地在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取得的丰硕成果,通过丰富翔实的案例,向世界展现一个生动、饱满、真实的“美丽中国”。
该活动由中国外文局北京周报社、南阳市委宣传部主办,河南省淅川县委、淅川县人民政府承办,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淅川县源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协办。
在“美丽中国·生态南阳·绿色淅川”主题外宣活动开幕仪式上,中国外文局副总编辑、北京周报社社长王刚毅,中共南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新会,淅川县县长赵鹏先后致辞发言。
在“中国环境与有机农业高峰论坛”上,淅川县源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闫虎成就“渠首神”生态肥对环境的改善作用做了主题发言;原农业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国际马铃薯中心副主任兼亚太中心主任卢肖平,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会长、国家测土施肥中心实验室主任白由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究员赵同科,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中国有机肥专业委员会主任沈其荣分别围绕“施肥与环境”这一主题做了精彩演讲。坦桑尼亚公使衔参赞John P.M Masuka就坦桑尼亚环境与农业的发展进行了演说。
活动期间,与会人员兴致勃勃地观看了宣传片《绿染山河绘锦绣》和“美丽中国·生态南阳·绿色淅川”主题外宣活动图片展。记者们还就南水北调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等话题与淅川县相关领导及部门负责人进行了交流互动。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地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和核心水源区,是国家生态安全战略要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也是“美丽中国”的一个缩影。淅川县委书记马良泉说:“淅川区位特殊、功能独特,是华北地区一亿多人的 ‘大水缸’,美丽中国·生态南阳·绿色淅川主题外宣活动为淅川县提供了很好的对外宣传机遇和平台,必将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南水北调,支持淅川生态建设。”
为了“一江碧水送京津”,南阳市淅川县人民为国家舍小家,奉献了自己的家园,在上世纪搬迁20.2万移民的基础上,2009年至2011年再次完成16.5万移民搬迁的壮举。进入“后移民时代”,南阳市、淅川县分别提出了建设中原经济区生态经济示范市、渠首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的战略目标,并上升为国家战略,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水质安全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的指引方向和重要抓手,引领着水源地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子。
南水北调关键在移民,成败在水质。如何保护水质安全?淅川县用实际行动做出了有力的回答。他们坚持把水质保护放在第一位,确立了以生态经济为主线,以建设渠首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为载体,实施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生态城镇“四大突破”,“四位一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响了一场产业调整攻坚战,努力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为水清民富双赢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立足生态与富民的结合点,淅川变被动保护生态为主动发展生态经济。淅川县县长赵鹏告诉记者,他们创新机制,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整合水利、农业、农综、扶贫等涉农项目全力进行支持,走市场化运作路子,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好机制激活“一池春水”。在平顶山、南阳拥有多家门店,被誉为婚纱“大鳄”的丹江缘茶业公司老总赵丹,投巨资在库区沿岸承包2万亩荒山,种植茶树、金银花和薄皮核桃。原本以生产金银制品、汽车配件为主的金戈利集团,也摇身一变成为生态建设主力军,整地1万余亩发展生态观光农业。看到企业发展生态产业的丰厚效益和美好前景,淅川县一大批经济能人也纷纷承包荒山河滩种植金银花、薄壳核桃、竹柳等,成为种植大户、致富能手。
去年以来,先后有50多家企业进驻淅川,竞相发展生态农业,全县高效生态农业发展面积已达13万亩(其中茶叶3.9万亩、金银花3.1万亩、竹子3万亩、竹柳2万亩、玫瑰6000亩、石榴4000亩),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竹柳基地、全国最大的玫瑰连片种植基地、全国最大的石榴种质基因库、64027公顷的丹江湿地。
淅川县还通过实施植树造林、林木管护等生态建设项目,保护库区生态环境,形成了环库生态圈、城区生态圈、沿河防护林带、主干道绿化带、石漠化治理带等五大生态保护带,累计完成人工造林53.2万亩,绿化荒山30多万亩,造林合格面积连续5年位居全省第一。治理区内植被覆盖率达到58%,年土壤流失量减少200万吨以上。
为防治和减少丹江口库区的面源污染,淅川县源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树立“营养植物,健康人生”的经营理念,成功研发生产了“渠首神”系列生态肥,获得3项自主研发专利,并荣获“中国肥料业科技创新奖”。“渠首神”生态肥能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降低化肥、农药的施用量,把肥料的利用率由34%提高到60%以上,实现了肥料行业由“白”到“黑”的历史性转变,每年减少化肥施用量410多万吨,有效保护了水源地的水质,推动了淅川高效生态农业的快速发展。公司董事长闫虎成多次随党和国家领导人、国家商贸团出访非洲、俄罗斯和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生物有机肥料的最新成果,把淅川的高效生态农业推向了国际市场。
在生态农业渐入佳境的同时,淅川县大刀阔斧地调整工业结构。他们以壮士断腕的气魄关、停、并、转338家企业,依托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培育了以铝深加工、汽车减振器、新型能源为主导的环保型、科技型、高附加值型新型工业,实现了经济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和谐双赢。
南水北调的巨大品牌效应,让渠首淅川成为世人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淅川秀美的湖光山色,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渠首—丹江—香严寺—坐禅谷—荆紫关古镇”已成为河南省推荐的八大特色旅游线路之一。生态旅游发展正逢其时,使淅川加速隆起为南水北调中线生态文化旅游带的龙头,激情释放着生态文明发展的巨大正能量。
粉墙黛瓦的庭院外,有精致的小池塘和高大的桂花树,门前的乡间小路两边野花竞相绽放……这是淅川县毛堂乡桥沟村的新风貌。村党支部书记李海涛说,“过去,桥沟的房子是像火柴盒一样的平房,出了门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现在桥沟村已经变了模样,家家改厕改圈建沼气池,房子经过包装美化,都像古建筑一样古朴美观。同时,村口建起了垃圾分类站和污水处理池,环境卫生有了很大改观,村庄变得像公园。”
像桥沟村一样,淅川县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坚持县城建设、集镇建设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三头并进,结合生态环境建设,为群众打造了一个个生态宜居的绿色家园。围绕打造生态宜居的滨水山城目标,淅川县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加快县城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县城面貌日新月异。以产业集聚区为依托,强力建设渠首明星集镇群;以荆紫关为核心,打造三省边陲生态集镇群。把新型农村社区与移民安置相结合,建成了厚坡镇饶西、马蹬镇黄庄等28个新型农村社区示范点。城乡统筹发展、优美宜居的生态型城镇体系正在形成。
今天的淅川,处处水碧天蓝、绿意盎然,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5.3%,丹江口水库水质连续6年保持在二类饮用水标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全年保持在310天以上。渠首,正变得越来越美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