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1月8日上午,中华预防医学会与全球健康战略倡导(GHSi)共同举办国家疫苗免疫与社会组织研讨会,40余家国内外健康类机构参会(刘检 摄) |
 |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疾病控制局副局长雷正龙在会上做关于“国家免疫规划的成就与挑战”主题发言 (刘检 摄) |
11月8日上午,中华预防医学会与全球健康战略倡导(GHSi)于中华预防医学会第四届学术年会期间,在京共同举办国家疫苗免疫与社会组织研讨会,40余家国内外健康类机构参加。其中,国内11家健康类社会组织,共同发起成立中国疫苗免疫社会组织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旨在促进沟通与合作,使国内及全球的儿童都能获得免疫接种服务。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疾病控制局副局长雷正龙在主题发言中指出,免疫规划工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全国每年约1600万的新出生儿童都是我们需要服务的新对象。他认为,中国虽然在免疫规划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旧面临许多挑战。“预防接种不仅是政府的事,更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事。我深刻地感觉到,社会参与在我们的免疫预防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雷正龙强调。
尽管中国和世界过去在免疫规划方面取得了可观的成就,但是全球仍有超过2000万儿童无法获得基础免疫接种服务。国际社会在2012年通过一项决定,计划在2020年达到基础免疫全球覆盖的目标。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扩大免疫规划组负责人Lance Rodewald告诉《中国与非洲》记者,中国可以充分利用其在开展计划免疫中积累的经验,以及生产适合投放于发展中国家的高质量疫苗的能力,在全球免疫事业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在谈到中国计划免疫成就与全球免疫事业的关系时,全球健康战略倡导副总裁程峰博士说:“国际社会深感有责任让世界上所有的孩子获得基础的免疫接种服务。通过促进疫苗研发生产和扩大国内基础免疫覆盖,中国已经在疫苗免疫领域展现出领导能力。利用和借鉴其自身在这一领域所积累的经验和取得的成就,中国完全有可能帮助世界实现全球免疫目标。”
 |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扩大免疫规划组负责人Lance Rodewald在研讨会上做“全球医疗免疫工作及现状”的发言 (刘检 摄) |
国际无国界医生组织(MSF)病者有其药项目主任陈又丁也指出:“中国是少有的几个能够生产质优价廉,适合发展中国家需求疫苗的国家之一。”
10月初,第一支中国自主生产的疫苗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预认证,为中国疫苗通过国际机构采购进入其他发展中国家市场打开了大门。这也标志着中国有潜力跃升为国际疫苗供应国,帮助满足世界发展中国家在免疫领域的紧迫需求。
疫苗免疫作为最具成本效益的疾病预防措施之一已经被广泛认可。据介绍,联盟将致力于助推中国国内的免疫事业,同时促进中国对全球的免疫事业产生积极影响。联盟将与合作伙伴一起,推广中国生产的优质疫苗产品,提高其在全球市场的可及性,让免疫接种服务覆盖到更广的群体。
联盟的成员单位包括社区组织、非政府组织、专业行业协会、学术机构和特定的群体代表团体。这些社会组织将共同倡导政府、企业和社会协调合作,让免疫接种服务覆盖到国内外更多的群体。联盟成员还将共同开展与疫苗免疫有关的国内和国际交流活动、科学研究和政策开发,并与媒体合作,在公众中开展相关的健康教育和科普宣传活动。
与会代表对联盟的未来充满信心,中华预防医学会秘书长蔡纪明表示:“我相信,中国疫苗免疫社会组织联盟将成为一个有效的平台,携手各方共同在国际卫生领域里促进疫苗免疫工作的学术交流、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科学技术的评估评价、科普工作和健康教育的开展,对全世界儿童的健康产生积极且持续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