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çais English 订阅
邮件订阅 手机订阅 订阅方式
首页 封面故事 特别报道 观感交流 中国报道 人物 文化 简讯 我的非洲故事 经济 高端访谈、专访 观点
 
马上订阅
-就业难下的新选择——自主创业
-李克强访问非洲四国
-中国-坦桑尼亚建交50周年
-友谊之树常青 ——记中国与坦桑尼亚建交50周年
中非合作论坛
中非合作网
中非民间商会
中国非洲人民友好协会
新华网
人民网
文化传通网
中国发展门户网
中国与非洲> 每日要闻
 
中国在非洲“抢地”?
更新日期: 08 25, 2014 来源: 直通阿非利加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小 中 大

8月4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召集”非洲54个国家中50国领导人,在华盛顿召开了首次“美非峰会”,摆开“争夺非洲”的架势。在接受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专访时,他还不忘向非洲领导人建议“如何应对中国投资”。近年来,在中国对非投资问题上,“攫取土地”成为西方“敲打中国”的话语支点,本文根据一手研究资料,驳斥了不实说法,以正视听。作者现为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水政策中心高级研究员,曾任国际水资源协会主席。本文由《Shanghai Daily》独家提供英文原稿,原题“Land grabbing myth and China-bashing”,观察者网岑少宇译。

中国的迅猛增长令世界其他国家“感情复杂”,而关于农地所有权的争论最易挑动情绪。

人口膨胀、城市化和消费攀升,是中国农副食品产业在海内外都迅猛增长的主要动力。中国正在挣扎着满足国内需求,相关数字是惊人的——例如,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算,中国油料种子的进口额将在10年内增加40%,占到全球贸易额的59%。中国还在世界各地广泛投资农业,包括农田和相关基础设施。

中国将在全球资源争夺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农业投资引发了外界的担忧。外国政府和私人企业购置、管理农业用地,令人担心会对粮食安全、主权管控、资源合理利用、当地生活水准等,产生潜在的负面影响。

媒体报道甚至学术论文都宣称,要警惕购置农田或称“攫取土地”的惊人速度。

批评的矛头指向中国,称其在非洲、东南亚、中欧和拉丁美洲尽可能买进农地和自然资源,在经营中导致它们退化;同时,还通过非市场手段,大肆出口整个食品工业的各种产品。评论家们声称,这威胁了粮食安全,并在各国催生贫困。

大错特错

然而,广为流传的关于全球土地购置的大部分信息,都是错误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需要规划“后2015千年发展目标”,我应其要求所做的研究证明了这一点(http://www.post2015hlp.org/the-report/)。

大多数这些宣传都是令人厌烦的陈词滥调,基于未经证实的、不可靠的媒体报道和二手、三手消息。只要仔细核查事实,就能发现那些“断言”都错得离谱。例如,世界银行评估了从14个国家的登记处收集到的信息,发现在2008—2009年间,在公布的大面积农地交易中,有5600万公顷的交易并未真正执行,其中三分之二在撒哈拉以南非洲。数据还显示,在履行合同的土地上,只有21%开展了农业活动,因为当地法规、糟糕的基础设施、技术问题及价格变动带来了不同程度的风险。

“全球大面积土地购置总额高达8320万公顷”的数据曾被大量转引。但最初发布此信息的Land Matrix组织(观察者网注:一个专门收集土地、特别是耕地售卖信息的机构)已在2013年6月,将其估算值大幅下调为3260万公顷。

具体到中国,人们总是称它在大面积农地购置中扮演核心角色,可这一论断也摇摇欲坠。在野外实地考察的专家们已经反复澄清,虽然中国正大力投资诸多资源部门,但在农地购置上并不非常活跃。

例如,国际媒体报道称,中国在非洲多个国家有巨额农业投资,包括在莫桑比克境内的赞比西河谷投资8亿美元开发农业,有2万名中国工人在那里持续工作。

然而,野外实地研究证明,这并非实情。相反,在非洲各国,中国人运营的很多农场,并不是为了向国内大规模出口,而是为满足当地市场。

在莫桑比克的例子中,实地考察没有发现任何证据,能够证明上述的巨额投资和数以千计的中国工人。那里只有一所中国人开设的培训中心,在大约30公顷土地上种植杂交水稻。“瑞典国际农业网络倡议”(SIANI)组织所资助的多项研究,都能证明这一点。

报告显示,可追溯至1960年代早期的中非农业合作,主要是以对外合作发展的形式开展的;而非许多人所称的那样,是农业用地投资。

中国援助项目

在过去的60多年里,中国在超过40个非洲国家执行农业援助计划,援建了90多座农场。截至2009年,中国已开发了约200个农业项目及20个渔业项目。

据SIANI组织,中国商务部已通报有1100多名中国农业专家在非洲,维护着至少11座农业研究站。然而,与传言相反,中国人并没有大规模“攫取土地”。约翰·霍普金斯高级国际研究学院的研究也支持上述发现。

现在,中国已成为全球经济强国,需要外部资源来支撑其增长引擎持续轰鸣。通过农地购置问题来“敲打中国”的套路,很容易为世界各地的听众所接受。

到世界银行发布研究报告、Land Matrix修订数字为止,错误数据已被广泛引用、再引用,以至于许多学者和媒体都信以为真。

遗憾的是,这已经形成了误导性的、不信任外国特别是中国投资农地的舆论环境。

在地方、区域和全球层面,“攫取土地”及其对粮食安全、经济发展、缓解贫困带来的潜在负面影响,当然是重要课题,需要认真研究。但这还没有发生。不少证据表明,新兴经济大国如中国和印度,在获取境外自然资源、确保未来经济持续发展方面,正在设置自己的议程。

然而,糟糕的研究缺乏可靠的数据,广泛采用不可靠的信息,导致现在关于攫取土地及其影响等问题充斥着混乱与谬误。

在这个随处都是现成信息的时代,得到的内容未必准确。攫取土地和粮食安全问题就是很清晰的例子。指责和臆测大多都冲着中国而来,尽管这些内容常常基于不可信的、错误的数据,却正在塑造全球公众舆论。

更令人烦扰的是,专家们的分析仍没有关注基本问题,例如,国家、区域、全球层面最恰当的粮食安全政策是什么?低下的学术水平,以及广泛传播的谎言,塑造着负面的全球公众舆论,只会损害真正有效的、促进贫困地区发展的努力。

 

每日要闻 更多
-南南合作推动中非可再生能源技术转移
-世卫组织和非洲媒体盛赞中国援非抗击埃博拉
-“反攻”埃博拉 全球科研新进展
-利比里亚埃博拉患者将试用新药治疗
-尼日利亚总统呼吁西非国家联合对抗埃博拉
 
人物 更多
-与狮共舞——非洲草原上保护野生动物的中国人
-葡萄酒杯中窥人生
-交流带来合作
-非洲的星空—— 一个中国人眼中的多彩苏丹
-交流之路,越走越宽
 
高端访谈、专访 更多
-张德江委员长访非访俄将传递重要信息 --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傅莹答记者问
-陈众议:守护中文,守护“中国梦”
-潘鲁生:如何加强农村文化生态建设
-南非驻华大使:金砖国家有望合作构建新的国际货币体系
-卢沙野:金砖国家为维护世界和平、安全与稳定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关于《中国与非洲》 | 联系我们 | 订阅服务 | 广告
版权所有 2009-2010 中国与非洲 京ICP备08005356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与非洲及中国与非洲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