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FRANÇAIS 北京周报
聚焦
非洲眼看两会
郑阳 《中国与非洲》 

    细心的人会发现,今年全国人大会议的开幕式上,二楼的记者坐席区似乎与往年有所不同——每年的开幕式上都会有外国记者列席,但是今年的非洲记者似乎格外多。

 

2月,20多位来自非洲国家主流媒体的记者因中国公共外交协会承办的非洲记者培训项目而齐聚北京,展开了历时10个月的学习。更加幸运的是,来华不久,他们就获得了参加两会的机会。

 

来自利比里亚的Fredrick Gaye是一家报社的时政新闻记者,参加两会给了他一个近距离审视中国政治生活的机会。在被问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给他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地方时,Gaye十分肯定地表示是中国领导层的“政治决心”。

 

他表示,中国政府做了非常详细深入的五年计划,但是如果没有实行的决心,一切都是空谈。在这份报告中,他看到了一种集中力量解决问题的决心,也希望非洲国家的领导层能够从中学习。

 

“中国正在向世界开放,其他国家也应该向中国开放,这样就能够促进相互学习,从而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解决问题。” Gaye说。

 

 Caroline Mwangi是来自肯尼亚一家电视台的编辑,她表示,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但是与许多其他国家不同的是,中国似乎从不满足于此,“取得的成就越大,就越发努力加快发展。”

 

但是与此同时,来到北京多日的她也注意到了这里的空气污染问题,因此在两会期间,她会特别关注中国政府在这方面的举措。她看到十三五规划中提到,北京的空气质量有望在2030年达标。

 

“但是2030年并不遥远,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我特别期待看到人大代表们会提出怎样的方案来达到这一目标。” Mwangi说,“关键是制定好的政策并坚持实行。我相信这个问题会一步一步地得到解决。”

 

有的非洲记者带着他们独特的非洲视角,关注的是一些和中非合作密切相关的领域。比如,来自加纳的记者David Yarboi-Tetteh就十分高兴地看到报告中提到了提高产品质量,因为非洲是中国主要的产品出口地之一,中国产品的质量直接影响中非贸易,进而影响中非关系。

 

而喀麦隆记者Godlove Bainkong最关心的则是农业问题,因为农业是非洲的基础产业。他表示,目前喀麦隆的农业还是“从农场到餐桌”的模式,仅仅够人民自给自足,但是中国农业已经实现了农业产业化发展,他希望能够借两会的机会一窥中国农业成功的秘诀。

 

同时,他认为在工业化方面上中国也是喀麦隆的好榜样,他希望能够了解中国在工业化道路上遇到过的挑战,以及应对方法,以为他的国家提供借鉴。

 

相关文章:
非洲互联网管理大会召开
非洲经济在逆风中培育新增长引擎
美媒:中科技公司挺进非洲获成功 创新是关键
非洲人欢天喜地踏上中国投资的列车
王毅谈非洲五国之行传递的三个信息
链接: 中非合作论坛   |   中非合作网   |   中非民间商会   |   中国非洲人民友好协会   |   新华网   |   人民网   |   文化传通网   |   中国发展门户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   |   订阅   |    设置主页
版权所有 中国与非洲 京ICP备08005356号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Wei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