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在非洲参与野生生物保护的机遇与挑战 |
《中国与非洲》记者 葛丽君 2017-03-22 |
中国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孟宪林致辞
随着中非双边贸易不断增加,中国企业“走出去”在非洲投资建设的同时,受到野生生物保护的挑战日益显现,尤其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企业在相关国家的野生生物保护成为各方关注的话题。
2017年3月21日,由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以及商道纵横在北京举办“中国企业在非洲参与野生生物保护的机遇与挑战”会议,来自政府、企业、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等机构代表出席会议,探讨中国企业在非洲参与野生生物保护面临的挑战、原因和措施。
中国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孟宪林在会上表示,中国政府在非洲推行了一系列野生生物保护行动,如开展针对在非企业的教育和培训,海关部门开展专项执法行动等。同时他认为,保护野生生物需要与提高当地人生计相结合,这无疑给野生保护提出更高要求。
乌干达驻华大使馆副馆长Henry Mayega在会上介绍,乌干达政府通过出台相关法律保护野生生物和打击走私行为,同时肯定了中国公司通过投入资金和设备等,对乌干达保护野生生物所作出的努力。
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亚洲项目执行主任康蔼黎提出了国际机构与中国企业的合作保护模式,如世界自然基金会、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等机构或从林业供应链出发,或从开发项目的空间布局着手,通过政策倡导、生态补偿项目的研发,减少商业行为对自然的负面作用。
商道纵横总经理郭沛源解释了作为咨询机构为何关注企业的野生生物保护议题。该议题从三个方面影响中资企业在非洲的业务:第一,对企业品牌产生影响,破坏野生生物会降低企业美誉度,造成当地居民或非政府组织的反对;第二,对员工安全产生影响,在保护地周边进行开发,野生动物对员工安全造成威胁;第三,对融资成本产生影响,银行向企业放款时会考量企业在野生生物保护方面是否面临风险。
针对此,商道纵横为企业制作海外投资社会责任风险地图,减少“走出去”的风险。郭沛源在接受《中国与非洲》记者采访时表示,商道纵横与非政府组织殊途同归,最终都落在保护野生生物上,希望能进一步探讨与相关非政府组织的合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意识到在非洲保护野生生物的重要性。保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制作非洲象保护宣传片呼吁更多人抵制象牙买卖;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施工通过肯尼亚纳库鲁湖国家公园时,通过制定和执行具体的野生动物保护规定,得到了当地政府和民众的好评。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企业传媒设计部施靖副主编在会上表示,可以将这种施工保护模式加以推广,带动更多企业开展保护行动。
|
|
|||
版权所有 中国与非洲 京ICP备08005356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