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FRANÇAIS 北京周报
每日新闻
推中国标准,树中国形象——专访中国驻坦桑尼亚大使吕友清博士
《北京周报》记者 陈姌 北京周报网 2016-11-30

 

  广袤的非洲大草原上,成群的角马急奔而行,几只雄壮的狮子匍匐在地,紧盯着猎物,伺机出击。天空雄鹰翱翔,俯视着草原上的一举一动,灌木丛里细微的晃动都会立刻引起它的注意……这可能是多数中国人对非洲大陆最直观印象之一。 

  除了这些大自然的精灵,非洲还有金刚石、黄金、石油、铁等等丰富的矿藏资源,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投资者们。在非洲所有的投资者中,来自中国的投资最为耀眼。目前中国对非洲各类投资存量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有3100多家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经营。中国是非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非洲是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主要目的地。 

  当然,来自中国的资金并非只投向石油、黄金等矿藏资源,更多的资金投向了非洲大陆的基础设施,大批铁路、公路、港口、机场、电力、通讯等标志性项目是中国企业投资的,这些项目极大的改善了当地人民的生活生产条件,赢得非洲人民的赞赏。 

  坦桑尼亚是中国在非洲的最好的朋友之一。坦赞铁路、友谊纺织厂等已经成为中坦友谊的象征。19711025日,当联合国第二十六届大会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的决议后,时任坦桑尼亚驻联合国代表萨利姆先生情不自禁跳起非洲舞的画面一直定格在中国人民的历史记忆中。或许是由于老一辈革命家建立起来的这种无私友谊的影响,今天,坦桑尼亚成为中国企业对非投资的首选地之一。 

  1128日,北京周报记者陈姌就中国企业在非投资话题专访了中国驻坦桑尼亚大使吕友清博士。 

 

  问:在坦桑尼亚做大使这几年中,您最骄傲的是什么? 

  答:最骄傲的事是中国在坦桑尼亚百姓心中的形象和口碑越来越好,两国关系的群众基础和民意基础更扎实了。业务覆盖非洲44国的民调机构《非洲晴雨表》(Afrobarometer)2015年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在坦桑尼亚的影响力超过了南非、印度等与坦桑渊源深厚的区域大国,也超过了英国、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以及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中国的发展模式、影响力、经济实力、对坦援助效果等指标均位居前列。 

  来坦后,我按照外交部领导和一些老大使给我的建议,首先走遍了坦桑尼亚30个省。到学校医院,到田间地头,与工农商学兵以及部落长老、宗教领袖广泛接触,说中国故事,叙中坦友谊,听草根疾苦,商合作大计。充分了解坦桑尼亚人民的发展意愿和生产要素禀赋,结合国内地方工作和企业管理工作的经验和知识,为坦桑尼亚的发展出谋划策。 

  只有做好调研、了解实情,既对中国非常了解,也对坦桑非常了解,才能找到促合作的着力点,当好中间人,牵好线、搭好桥,帮助中国现有的技术、资金、管理、人才,在坦桑找到互惠互利的结合点,做到扬中国之长,解坦桑之难 

  调研也确实是件苦差事。我们在农村的时候,有的旅馆连蚊帐都没有,常常满身都是被蚊子咬的包。我的背上曾被一种当地毒虫叮咬,回国后做手术取出虫卵,我是真正为中坦合作流了血的(笑)。之前没来过非洲工作,根本无法想象非洲的条件有多艰苦。 

  被西方媒体妖魔化的非洲留给人的印象是疾病、战乱、饥荒、不稳定。但掌握了第一手的资料后就会发现,风险确实存在,但机会众多。 

    

  问:您认为坦桑尼亚对中国企业有哪些吸引力? 

  答:我认为,坦桑尼亚有五大比较优势,为中国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一,地理位置优越。坦桑尼亚是东部非洲的入海口,有1000公里长的海岸线。相对于非洲总体岸线资源稀缺的状况来说,坦桑尼亚从北到南有很多适合修建港口的地方,岸线非常丰富。是唯一一个既是东非共同体又是南部非洲共同体成员的国家。 

  第二,资源丰富。坦桑尼亚有着大量未开发、未勘探的天然气、石油和氦气等资源,这也是它的潜力所在。坦桑有4400万公顷的可耕地,人均1公顷耕地,是中国人均耕地的14倍,有1/3甚至1/2还没开垦。35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70%,所以劳动力资源丰富。 

  第三,政治社会稳定,政党之间、宗教之间、部落之间,都可以做到和平共处。同时,这里也没有恐怖袭击和海盗袭击,边界冲突也鲜有发生。 

  第四,经济长期稳定增长。政府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济管理经验,尤其是招商引资。同时,经济初步实现了多元化,农业、矿业、基础设施、旅游业、电子通讯业、物流业、制造业、建材、金融等产业发展好且互为支撑,抗风险能力强,货币汇率稳定。 

  第五,国际形象良好。作为比较早独立的非洲国家,坦桑尼亚支持其他非洲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有着非常强大的地区影响力;外交政策能够与时俱进,坚持经济外交优先;在不少国际组织中担任重要职务。  

 

  问:在坦桑尼亚中国企业有哪些特点? 

  答:第一,总量大。根据坦桑尼亚投资中心的数据,截至2015年底,中国在坦的直接投资达到66.2亿美元。成为英国之后坦桑尼亚第二大外资国。 

  第二,领域广。在坦桑尼亚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在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中资企业在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建筑建材、纺织服装、信息通信等非资源类领域,中国企业的比重最大。 

  第三,创造的就业最多。根据南非IMARA机构的统计数据,截至2014年底,中国企业在坦桑尼亚直接创造就业岗位15万个,另有35万人在从事与中国贸易有关的工作。两年过去了,我估计中国企业创造的就业机会至少有20万个,另有40万人在从事与中国贸易有关的工作。 

  第四,带动中国的技术标准走进非洲,比如中国中铁承建的尼雷尔大桥项目,是撒哈拉以南非洲最大的斜拉式跨海大桥。还有由中国通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坦桑尼亚ICT国家骨干光缆网项目,是该国的第一条国家信息高速公路,实现了商用光缆从无到有的跨越。 

  第五,特别注意融入当地社会。比如,近几年来,每到五一劳动节,驻坦使馆都会举办在坦中资企业优秀员工表彰大会,表彰在坦中资企业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员工,以当地员工为主。使馆每年还要召开公共外交总结表彰及任务部署会,表彰中资企业、华侨华人针对当地需求,认真履行社会责任的出色表现,并指导他们如何通过开展公共外交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我们提出做体面华人,树中国形象,所有中资企业和机构、华侨华人都参与。近几年连续举办的春节过大年活动,都是由中坦双方员工共同参与编排的。我们把中国先进的理念、文化和形象在这里不断地发扬光大。 

    

  问:坦桑尼亚制定了五年计划,这对中国投资意味着什么? 

  答:坦桑尼亚制定五年计划(Five Year Plan)和2025发展愿景(Tanzania’s Development Vision 2025,简称TDV2025),把长远规划和中长期规划相结合,是政府在经济社会管理方面走向成熟的体现。很多国家落后往往是因为缺乏计划性,坦桑尼亚认识到通过制定计划和目标整合资源,激励人民的斗志,这种做法非常好。这是中国与坦桑尼亚在治国理政方面经验交流的产物。 

  坦桑尼亚政府制定了在2025年达到中等收入国家的标准(人均GDP3000美元),这个目标是契合国家实际的。在第二个五年计划中,以工业化为引领,与基础设施改善、具体的投资项目、财政预算安排以及产业政策相结合,而在工业化过程中,把和中国合作的项目作为最优先的项目,把中非合作论坛机制下双方合作的内容纳入坦桑尼亚国民经济计划,为中坦合作提供目标指引和政策支持,同时又可以整合坦桑尼亚的资源,增强中国投资的效果,保证资金安全,给当地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 

    

  问:目前中国企业在非投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答:最大的挑战是对非投资的转型升级,任重道远。最近几年使馆正在做的引导工作主要有: 

  大企业进入——我们不鼓励中国企业蜂拥而至,而是有选择地找优秀的大企业,在发挥示范作用的同时给同质化竞争激烈的小企业创造更多机会。中国在非投资要尽快改写低端无序的历史。 

  大项目带动——年产2500万平米的陶瓷厂,年产1000万平米的石膏板厂,年产100万吨的轧钢厂已经开工建设。投资30亿美元的煤电铁一体化项目、年产350万吨的水泥厂即将开工。此外,K3K4天然气发电厂,巴加莫约港口和临港工业区、原油管道等一大批重大项目正稳步推进。 

  企业入园——以达累斯萨拉姆为中心,南北干线和东西干线上有很多中资企业,形成相对集中的园区,便于管理、互相提供帮助,也便于坦桑政府提供服务。 

  商人入会——按照产业、区域、兴趣爱好建会,使在坦中资企业和华侨华人实现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保护的目的。通过入会的方式使个体进入组织网络,依靠组织的力量,激励并约束个体共同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使馆一方面引导侨团组织建设,同时也在法律范围内为广大侨胞提供领事保护和服务。 

  行为合规——使馆每年组织至少2次的法律法规培训讲座。我们倡导人人都是中国大使,每个华侨华人都是一面中国旗帜。民间更加友好,使两国关系有了更加广泛而坚实的民意基础和群众基础。 

    

  问:您对中国企业对坦投资有什么提醒或者是建议? 

  答:中非关系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过成长的烦恼,在坦桑尼亚也有。第一,对坦桑尼亚国情认识不足,文化冲突明显。来了以后难以适应当地的文化、法律、生活方式,精神文化枯燥,极少数人沾染了黄赌毒等恶习。第二,对总体安全情况下还存在的不安定因素估计不足,准备不充分。第三,对物质生活艰苦缺乏思想准备。 

  非洲有54个国家,国与国之间的情况,包括地理位置、政治体制、经济发展程度、社会文化状况等等,差异很大。这点是国内的人特别容易忽略的。所以中国企业走进非洲,首先要进行差异化研究,把功课做足,把财务风险、法律风险、安全风险、文化冲突风险都充分考虑到。 

    

  问:在国外有华人聚居的地方就有中国城,您对此怎么看? 

  答:我不赞成在坦桑搞中国城。我们要依靠先进的理念和文化、优秀的人才、良好的行为、产品的性价比走向海外,要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当地接纳我们,体现相互之间的尊重和融合。 

    

  问:您刚才说带动中国的技术标准走进非洲,对中国标准怎么理解? 

  答:走出国门的中国标准一定是世界标准。由中国企业体现出的技术水平一定是目前世界上最具性价比的技术标准。如果对性价比产生依赖也是件好事,但我们自己对这种依赖要保持清醒,要使中国企业有危机感和紧迫感,不断创新。(发自达累斯萨拉姆) 

相关文章:
海外点赞中国竞争力:改革创新持续发力,发展后劲动能充沛
中国与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恢复外交关系
“中非合作论坛•减贫与发展会议”在上海召开
中国向南非捐赠教学天象仪和汉语教材
中国稳居世界第二研发大国位置
链接: 中非合作论坛   |   中非合作网   |   中非民间商会   |   中国非洲人民友好协会   |   新华网   |   人民网   |   文化传通网   |   中国发展门户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   |   订阅   |    设置主页
版权所有 中国与非洲 京ICP备08005356号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Wei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