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FRANÇAIS 北京周报
每日新闻
挖掘民族文化宝藏 带动当地妇女就业
《北京周报》记者 李小玉  2017-05-17
阿克萨莱毡房制作有限公司位于喀赞其民族手工业基地的毡房。(摄影 李小玉)
 

在位于新疆伊宁市塔什科瑞克乡的喀赞其民族手工业基地的一隅,一顶哈萨克族毡房格外引人注意。毡房纯手工制作,屋顶、墙面、地毯里里外外用的都是哈萨克族刺绣花纹,置身其中,仿佛真的来到哈萨克族人游牧的草原,体会了一把当地人的生活。

这顶哈萨克族草原毡房是由伊宁市阿克萨莱毡房制造有限公司制作的。据该公司总经理金艾斯古丽·努尔坦阿肯介绍,公司现已成为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以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和示范基地。

作为自治区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金艾斯古丽继承了家族180多年的毡房手工制作技艺,对哈萨克族文化传统有着深厚的感情。“哈萨克族的历史文化就像是埋在地下的一个巨大的宝库,凝结了先辈们的智慧,拥有丰富的内涵,需要我们不断地挖掘,并运用到现代人的生活中。”她向记者说。

“只有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会有更好的发展。”1999年,怀着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金艾斯古丽毅然放弃了公务员稳定的工作,建立了阿克萨莱毡房制造有限公司。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公司用工规模已经从最初的2人扩展到了1300多人,固定资产达3500万元。

在大学时,金艾斯古丽的主攻方向就是哈萨克族历史和文化,她在平时抓生产的同时,也不忘对民族文化传统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我希望能将哈萨克族家庭式的手工制作技艺进行进一步的提升,提高团队的整体制作水平,将哈萨克族草原文化更好地传承发展下去,让更多的人通过我们的毡房了解伊犁,了解哈萨克民族。”

如今在南京市江宁区“伊犁旅游华东游客体验中心——阿拉丁·新疆伊犁风情园”里,当地居民也有机会在家门口体验地道的伊犁风情。景区内9座适合家庭休闲度假住宿产品形态的毡房正是由伊宁市阿克萨莱毡房制造有限公司根据伊犁河谷9个县市文化旅游特点设计制作的。这既是该公司签约制作的第一笔疆外订单,也是哈萨克文化在江南大地的立体呈现。金艾斯古丽认为,“这是互惠互利的好事。”

在传承发展民族文化的同时,金艾斯古丽也不忘履行作为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据介绍,公司目前的在职员工90%以上都是当地的少数民族妇女,不仅有哈萨克族,还包括维吾尔族和回族妇女,其中大部分都曾经是下岗职工。在这里的每位员工不仅每月能够领取1500元左右的工资,达到当地中等收入水平,还有机会加入公司每年的“百人培训计划”,接受专业的技能培训。

今年,公司将要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特克斯县的特克斯草原上建造80顶毡房,为此,计划招募当地200名家庭贫困并且具有一定制作工艺基础的员工。公司特意到当地各个村落挨家挨户寻访,对符合条件又有意愿报名的人员按照技术进行分组,以便将来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

阿克萨莱毡房制造有限公司正是喀赞其民族手工业基地众多小微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据了解,基地项目总占地100亩,总投资1.2亿元,建设初衷就是希望使周边未就业人员能够实现“就近就业、就地就业”的目标。按照项目规划,整个基地可直接解决就业近2000人,其中少数民族妇女占总人数的92%。为了吸引更多优秀的各民族企业来基地创业发展,当地政府给予入驻企业前5年免租金的优惠政策。按照伊宁市类似生产经营场所租金估算,仅此一项就为入驻基地的企业减免租金达到2500万元。

金艾斯古丽非常感谢政府为公司生产经营搭建的平台。“我们在基地的这个毡房集中展示了哈萨克族文化传统习俗,这已经成为了公司对外宣传的一张活名片。”她感慨地说道。

相关文章:
新疆喀赞其居民走上旅游致富路
持疆之本在于凝聚民心 261万人脱贫是硬任务
链接: 中非合作论坛   |   中非合作网   |   中非民间商会   |   中国非洲人民友好协会   |   新华网   |   人民网   |   文化传通网   |   中国发展门户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   |   订阅   |    设置主页
版权所有 中国与非洲 京ICP备08005356号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Weibo